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十堰市废旧金属市场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3:33:30  浏览:860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十堰市废旧金属市场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十堰市废旧金属市场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十政办发[1998]9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白浪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县级事业单位,各大中型企业,
驻市各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十堰市废旧金属市场管理实施细则》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
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三日

              十堰市废旧金属市场管理实施细则
              (市废旧金属市场管理办公室)
                1998年7月23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十政发[1998]44号)《关于加强废旧金属市场管
理的通告》精神,切实加强废旧金属市场管理,特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全市行政区域内产生和从事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单位和个人。
  本细则所称废旧金属,分生产性废旧金属和非生产性废旧金属两大类。
  生产性废旧金属:是指用于建筑、铁路、通讯、电力、水利、油田、国防及其他生产领
域,并已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金属材料和金属制品,包括废钢铁、废合金钢、废有色金属和
废稀贵金属。代表性品名有刨钢、渣钢、切头、板边、废次材、氧化铁皮、钢屑、铁屑、边
角料;废铸钢、铸铁件;废机床、废锅炉、机械;冶金、矿山、化工、轻纺、采油、石油化
工报废设备;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半成品、废零件、废次产品、废结构件、废机构
零件、散碎铁;废铁路器材;城市公用废金属设施;废拖拉机、废收割机;报废输电器材和
设备;报废机动车辆、船舶及其零件;废刀具、丝锥、板牙、钻头;废轴承、弹簧、不锈钢
容器;废有色金属切头、屑末、边角料;机械设备中的废有色金属部件;废有色金属丝、管、
棒、带;废电缆、电线;废铜漆包线、废导电板、废铅电瓶、废飞机铝、废汽车水箱、废有
色金属器皿;合金银的废液、镀金银的废液、镀金银的废电色原件等。
  非生产性废旧金属:是指已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金属生活用
具和农民用于农业生产的金属小型农具。代表性品名有废炉具、炊具、金属餐具;废缝纫机、
自行车、人力车及其废零件;废镰刀、锄头、犁铧和报废小型粮食加工设备;废金属生活用
品、杂件;废牙膏皮、有色金属废药管等。
  二、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市计委、公安、工商、税务、物价、供销、贸易等部门组成
十堰市废旧金属市场管理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计委。受市政府委托负责全市废旧金属市
场管理的日常工作;负责有关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监督。其具体职责:
  (一)组织实施有关废旧金属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二)负责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工作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对废旧金属市场的发展进行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三)负责废旧金属加工、利用项目和外运出境审批。
  (四)组织推广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科技新成果。
  (五)不定期的组织开展对废旧金属的回收、经营市场进行依法检查。
  三、废旧金属市场管理工作,应遵循回收与综合利用,节约资源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
会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应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我市经济发展的目
标,积极支持废旧金属的回收和综合利用,有计划的发展加工利用网点。根据本市废旧金属
的资源状况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废旧金属交易市场,促进资源配置和
经济发展。
  四、我市废旧金属回收企业和网点布局,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发展的方针,原则上不再
新增回收经营单位。现有经营企业应吸纳下岗职工参与网(站)点的经营。对于回收网(站)
点的建设,应从严把关,适度发展。经过清理整顿,确需增设的经营单位应按下列规定程序
办理经营手续。
  凡从事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加工经营的单位,须向市公安部门申办特种行业许可证,
再到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方可从事限定范围内的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和加工
业务,各县(市)的业务由所在地的职能部门从严把关,按此程序办理。
  废旧金属回收企业,必须实行年度审验制度,未经年检的,次年不得从事经营活动。
  五、各经营废旧收购的单位、网(站)点,都要认真执行《十堰市特种行业管理规定》。
严禁收购铁路、油田、供电、供水、通讯等机器零部件、公共设施及其它不允许收购的物
品。对于违反收购政策所造成的危害社会治安和生产建设行为的,由该单位承担一切责任。
  六、报废车辆的回收拆解业务,仍按省政府和市政府的有关文件规定精神执行,更新业
务由市更新办处理。回收企业对回收的报废汽车应及时解体,对发动机、前后桥、变速器、
车架、方向机等主要总成,须作废钢铁处理;严禁出售报废车辆及五大总成或将报废车的部
件拼装整车转卖。
  七、为了更好地支持东风公司的生产发展和保障其正常经营。按照市政府《通告》精神,
对东风公司生产的废金属,应本着“加强协调,对口管理”的原则。凡属东风公司需要出境的
废金属,一律凭东风公司供应处开据的有效手续,到市废旧金属市场管理办公室办理《准运证》。
  八、市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需要购买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必须到有经营资格的回收企业
采购,严禁从工矿企业、收购网(站)点和个体户中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本市生产废金属
资源的企业,除自用或串换生产所需原材料外,不得随意将废旧金属销售给无证经营的单位
和个人。单位和个人违法违章经营的,由工商部门依法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处以违法违章经
营额百分之二十以内的罚款。
  本市以废旧金属为主要原料的加工生产企业,应到市废旧金属管理办公室备案和办理有
关手续。
  九、加强废旧金属价格管理,充分创造平等竞争条件,支持和保护合法经营。
  十、为防止非法无证经营废旧金属,偷税、漏税,必须加强废旧金属的出境管理。
  因此,在市废旧金属市场管理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组建市废旧金属市场管理稽查队,
加强对出境废旧金属的检查。稽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依法检查。废旧金属市场管理办公室
工作人员,在废旧金属市场管理中徇私枉法的,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
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十一、凡废旧金属出境,必须持购货方的介绍信、销货方的正式发票或销货方的有效证
明(串换、加工合同书),到市废旧金属市场管理办公室办理准运手续。未办者公路不准过
境,铁路、航运不得办理承运手续。如发现无《准运证》运输的,稽查人员有权将废金属扣
留;《准运证》填写的数量与实际数量不符的,其超过部分亦予以扣留。对无证非法运输的
废旧金属,依法予以没收。
  十二、各县(市)应根据市政府《通告》精神,参照本细则制定具体措施,加强对本地
区的市场和出境管理。各县(市)由城区出境的废旧金属,必须持有效证明和完税发票。否
则,稽查人员有权要求到市废旧金属管理办公室补办准运手续。
  十三、公安、工商、税务、供销、贸易等有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自己的职责分工,
紧密配合市废旧金属管理办公室,贯彻落实市政府《通告》精神,认真执行本实施细则。
  十四、本实施细则由市废旧金属市场管理办公室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

财办[2006]51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6]37号),财政部决定组织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以下简称资产清查)工作。为保证资产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必然要求,对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 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资产清查工作,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为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提供初始数据,有利于为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造条件。

二、认真组织开展好本部门、本地区的资产清查工作

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的范围为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各级财政部门按行政隶属关系分别组织开展本地区、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境外机构的资产清查工作,由其国内派出单位组织开展。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总体工作要求,本次资产清查于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实施,按照《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附后)和财政部有关要求进行。

资产清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事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工作的质量,各部门、各地方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做好准备,精心组织各项实施工作,狠抓工作落实,各有关方面要通力协作,积极克服困难,按期圆满完成资产清查各项工作任务,保证工作结果真实、可靠,有关数据准确无误,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财政部将通过《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简报》等方式对全国资产清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予以通报。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财政部将组织对本次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结、表彰。

附件: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

二OO六年十二月十三日

附件:

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6]37号)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的有关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将于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为确保此次资产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全面摸清家底。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清查,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立监管系统。通过资产清查,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初始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为加强资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三)实现两个结合。建立起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财政部门编制2008年及以后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四)完善管理制度。对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二、清查基准日和范围

(一)清查基准日。

此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统一以2006年12月31日为资产清查基准日。

(二)清查范围。

1.2006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

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但须根据本方案规定由行政事业单位填报相关数据。

三、工作原则和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由各级财政部门按行政隶属关系组织本级政府管辖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各主管部门按照财务隶属关系负责组织所属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财政部对中央部门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资产清查结果进行统一汇总。其中:

(一)对于近三年已经进行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地方,允许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此次资产清查的统一政策和要求对其资产清查结果进行补充、调整,审核更新有关数据后,汇总上报。

(二)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首先由部门(单位)进行自查,然后请社会中介机构对自查结果进行专项审计及相关工作。各部门(单位)向财政部上报的资产清查工作结果报告,应当包括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参与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由财政部统一招标确定。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开展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时,自行确定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工作的方式。

(三)经过清查的固定资产,要按照财政部的统一要求建立健全账卡,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奠定基础。

(四)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另行制订)和实际情况,对资产 清查结果逐步予以核实认定。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清查结果核实、资产损溢认定等方面的具体权限,由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根据此次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四、工作内容和步骤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财办[2006]52号)有关规定,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做好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和完善制度等项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2006年9月-12月)。

1.研究确定资产清查报表。

2.组织开发资产清查工作软件。

3.拟订有关资产清查的工作文件。

4.组织开展资产清查试点工作,修正报表和软件。

5.对中央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进行业务培训。

6.财政部组织招标,确定参与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

7.中央部门、各地区组织本系统、本地区的培训,布置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二)实施阶段(2007年1月-6月)。

1.中央各部门(单位)自查,资产清查结果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后,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财办[2006]52号)第十一条、第十五条的规定,将有关资料于2007年5月31日前报送财政部。

2007年6月,财政部对中央部门(单位)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并形成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为2008年及以后年度预算编制提供支撑。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于2007年6月30日前将本地区资产清查统计表汇总报送财政部。

(三)总结阶段(2007年7月)。

1.财政部对全国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结、表彰。

2.财政部将根据资产清查结果,完善相关资产管理制度;部门和地方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完善具体的实施办法。

五、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领导,保证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财政部将成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小组”,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并组织开展中央级资产清查工作。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资产清查工作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地区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具体组织机构和职责,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自行确定。

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健全由资产、财务、纪检、人事、基建、后勤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资产清查组织和工作机构,负责领导和实施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将组织机构情况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六、经费保障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除财政部统一配发资产清查软件、资料等外,各级财政分别负担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所需经费,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资产清查专项审计费用,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由委托方承担。参与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所需费用,由财政部统一支付。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部门、各地方要加强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部门(单位)内部应当分工明确、落实到人,配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关负责人应当切实履行管理责任,保证资产清查结果真实可靠,确保资产清查工作按时完成。

(二)精心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要做好动员、培训工作,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并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资产清查的具体实施方案,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三)严肃纪律。各部门、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资产管理情况和存在问题,不得瞒报虚报,不得干预社会中介机构依法执业。社会中介机构应当客观公正地出具专项审计报告等鉴证材料,严格履行保密义务。对于资产清查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违法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四)工作督导。各部门、各地方要加强对本系统、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监督指导,及时上报资产清查工作进展情况。财政部将通过《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简报》等方式对全国资产清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予以通报,并组织监督检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2008年3月1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吴邦国委员长受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会议高度评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过去五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关于今后工作的建议,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要求,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行职责,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