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民政部关于在国外没有取得永居留权的契约华工要求与国内公民结婚所需证件问题的复函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8:26:30  浏览:862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民政部关于在国外没有取得永居留权的契约华工要求与国内公民结婚所需证件问题的复函

民政部


民政部关于在国外没有取得永居留权的契约华工要求与国内公民结婚所需证件问题的复函
民政部


广东省民政厅:
你厅1985年2月5日《关于居美辖区赛班我公民黄安宁结婚证件认证问题的请示》收悉。经与外交部研究,现答复如下:
按照办理认证的程序,申请人在驻在国办理无配偶公证书后,须先经驻在国外事机构认证,而后我驻该国使、领馆才能予以认证。由于黄安宁不是以移民身份入境,而是按合约入境的劳工,在赛班没有取得长期居住权,美国国务院不同意为他的无配偶证书办理认证,因此我驻美使馆也
无法予以认证。
为保障出国劳工的合法权益,今后凡属在国外没有取得永久居留权的契约华工,要求与国内公民结婚的,所需证件应与华侨区别开来。即他(她)们的婚姻状况证明,可由居留地公证机关为其出具在居留期间的无配偶公证书。对于其出国前的婚姻状况仍应由原所在单位或村(居)民委
员会出具证明。



1985年3月2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百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百色市抗旱救灾捐赠物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百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百色市抗旱救灾捐赠物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百政办发〔2010〕4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百色市抗旱救灾捐赠物资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三月三十日





百色市抗旱救灾捐赠物资管理暂行办法



为规范抗旱救灾捐赠物资接收、发放和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和民政部《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一条 抗旱救灾捐赠物资的管理由市、县(区)干旱灾害应急指挥部或民政部门具体负责。

第二条 抗旱救灾捐赠物资的使用范围:

(一)解决受灾群众饮用水、取水用具及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

(二)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受灾群众;

(三)捐赠人指定的与救灾直接相关的用途;

(四)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直接用于救灾方面的必要开支。

第三条 抗旱救灾捐赠物资的接收、转运要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清点,造册登记,妥善保管,及时调运。所接收的物资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四条 抗旱救灾捐赠物资的分配,由市、县(区)干旱灾害应急指挥部根据灾情和灾区自救能力合理分配。

抗旱救灾捐赠物资由市、县(区)干旱灾害应急指挥部领导审核,报请市、县(区)领导审批。

分配方案确定后,由市、县(区)民政部门2个工作日内发放到各县(区)。

第五条 县(区)核验物资后,在回执单上加盖公章确认,及时把发放情况上报市干旱灾害应急指挥部和市民政局备查。

乡(镇)核验物资后,在回执单上加盖公章确认,及时把发放情况上报县(区)干旱灾害应急指挥部和县(区)民政局备查。

第六条 发放抗旱救灾捐赠物资时必须登记造册、签名盖章、张榜公布。

第七条 接收的抗旱救灾捐赠物资,应当严格按照使用范围,及时分配使用,不得滞留。

第八条 有明确定向捐赠意愿的捐赠物资,分配时应尊重捐赠者的意愿。在捐赠物资过于集中同一地方的情况下,经捐赠人同意,民政部门可以调剂分配。

第九条 监察、审计、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捐赠物资接收、分配和发放情况的全程监督。

第十条 严禁侵占捐赠物资,违者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民政部门负责解释。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外商投诉处理办法》的通知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外商投诉处理办法》的通知



冀政〔2008〕96号 2008年10月23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河北省外商投诉处理办法》已经2008年10月17日省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外商投诉处理办法



为维护外商投资企业及其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外商投诉,是指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及其投资者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害,提请投诉受理机构进行协调解决或处理的行为。

第二条省外商投诉受理机构设在省商务厅,主要职责是:指导、协调、督查全省外商投诉工作,受理、处理、转交、督办外商投诉案件,为外商投资企业及其投资者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服务。

省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受理、处理涉及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外商投诉。

第三条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外商投诉受理机构设在同级商务部门。

第四条外商投资企业及其投资者或其代理人均可依照本办法进行投诉。

委托他人代为投诉的,必须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载明委托事项、权限和时限。

第五条投诉受理机构受理的投诉案件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投诉对象;

(二)有具体的投诉事实、理由、证据和请求;

(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受理范围。

第六条外商投诉案件按属地原则进行受理。下列投诉事项由省外商投诉受理机构受理:

(一)涉及省政府有关部门、设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投诉;

(二)由省商务部门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及其投资者的投诉;

(三)经下一级投诉受理机构协调处理未能解决的投诉案件。

第七条下列投诉事项不予受理:

(一)已经进入或完成司法程序、行政复议程序或仲裁程序的;

(二)与投诉人无直接利害关系的;

(三)没有明确的投诉对象和具体事实、理由与请求的;

(四)匿名投诉的;

(五)超出本办法规定范围的。

第八条投诉人提出投诉时,应向投诉受理机构提交投诉书,投诉书应当载明投诉事项基本情况、相关证据材料、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内容。投诉书应当以中文书写。

第九条投诉受理机构在收到投诉后,对属于其受理范围且符合第八条要求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投诉人下达受理通知书。

对不属于受理范围的投诉,投诉受理机构应在收到投诉后5个工作日内向投诉人下达不予受理通知书。不予受理通知书应注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并告知投诉人依照法定程序向有关部门申请解决。投诉人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的,可直接向上一级投诉受理机构投诉。

第十条投诉受理机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对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投诉事项,移交有关部门处理。有关部门应在签收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投诉受理机构。投诉受理机构应在收到处理结果后5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投诉人。

(二)投诉受理机构对情况复杂、涉及多个部门的投诉事项,可直接协调有关部门研究,也可按职责权限先行交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有关部门对交办的投诉事项,应在签收后15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理意见并书面答复投诉受理机构。投诉受理机构在收到有关部门提出的处理意见后10个工作日内,综合有关部门情况作出处理意见,并在处理意见作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告知投诉人。

(三)对重大外商投诉事项,投诉受理机构应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在20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理意见,并在处理决定作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投诉人。

第十一条有关部门对投诉受理机构交办的投诉事项未按时处理的,要及时向投诉受理机构报告。

第十二条投诉受理机构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处理时,有关部门及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并提供与投诉事项相关的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投诉人和被投诉人有权申请与投诉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处理投诉的工作人员回避。

第十四条投诉人和被投诉人对投诉事项以及在处理投诉过程中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或者其他资料要求保密的,投诉受理机构应采取适当措施予以保密。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投诉事项处理终结:

(一)经调解、协调投诉事项得以解决的;

(二)投诉受理机构已作出处理意见的;

(三)经核实,投诉事项与事实不符的;

(四)投诉人不予配合,并拒绝提供真实情况的;

(五)投诉人申请撤回投诉的;

(六)投诉处理中发现投诉事项已进入司法程序、行政复议程序或仲裁程序的。

第十六条设区市、县(市、区)投诉受理机构认为其受理的投诉事项案情重大、情况复杂,需由上一级外商投诉受理机构协助处理或直接处理的,可按照有关规定提出申请。

第十七条投诉处理终结后,投诉受理机构不再受理对同一事项的重复投诉。

第十八条投诉受理机构对其作出的处理意见的执行情况负责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及人员对投诉处理意见的执行应予以配合。

第十九条被投诉人对处理结果未提出异议又拒不执行的,投诉受理机构可以建议有关部门对该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相应的处理或处分,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第二十条各级投诉受理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收受贿赂、泄露投诉人秘密的,由所在单位或有关机关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在本省投资的港、澳、台、侨胞企业及其投资者的投诉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