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耕地培肥的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1:56:28  浏览:953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耕地培肥的暂行规定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耕地培肥的暂行规定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保护和提高耕地的土壤肥力,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步地发展,根据《黑龙江省耕地培肥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耕地使用者必须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原则,对耕地进行综合培肥,合理施肥、耕暄和轮作,增加对土地的投入,防止地力下降。
(一)农区耕地年亩施有机肥不得低于一点五立方米,菜田年亩施有机肥不得低于五立方米。
北部县施用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要在8%以上,南部县施用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要在7%以上。
(二)施用化肥应因土、因作物确定配方,保持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投入比例,禁止单一施用化肥。
第三条 耕地使用者要设置厕所、畜禽棚舍、沤肥坑、贮灰仓等积肥设施,加强粪肥管理。
村、屯、场、队应根据需要建立积(造)肥组织,向耕地使用者提供有偿服务。
第四条 耕地使用者要积极种植绿肥,县(区)、乡人民政府对种植绿肥的耕地使用者,应按种一亩绿肥抵三点五立方米农肥的标准递减其积肥任务或给予必要的补贴。补贴资金来源按本规定第十条执行。
第五条 有条件的地方,耕地使用者应实行秸杆还田。秸杆还田一次相当于三年轮施一次农肥。
禁止放火焚烧秸杆。
第六条 县(区)乡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逐步优化耕地的种植结构。
第七条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应对现有耕地确定地力等级,建立耕地肥力档案,进行土地监测,每三至五年抽测一次。对高于原有肥力一个等级的,每亩奖励十元。奖励资金来源按本规定第十条执行。
第八条 对施肥没有达到养地标准的耕地使用者,收取养地基金。养地基金旱田每亩五元,菜田每亩十元,专款专用。养地基金的提取和兑现应签订合同。
耕地使用者因故不能耕种其承包的土地又没有及时转包致使耕地荒芜的,应按其耕地当季产值一倍交纳荒芜费,纳入村养地基金。所荒芜的耕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应组织代耕种植,收获物归代耕户。
第九条 耕地使用者用于地膜覆盖的塑料薄膜应当年清除。
第十条 粮食基地建设资金、土地垦复费和耕地占用税地方留成部分等专项资金,可用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第十一条 耕地肥力保养工作应列为乡、村干部岗位责任制或任期目标制内容之一。
第十二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二条、第九条的耕地使用者,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应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处以每亩十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市境内一切耕地使用者。县(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齐齐哈尔市农业局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89年6月2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颁布《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的通知

建设部


关于颁布《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的通知

建质[2003]144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进一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确保建设工程勘察质量,我部组织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主编)等单位编制了《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经审查,现批准颁布,自2003年9月1日起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三年七月十八日



对大学生共同创作中著作权保护问题的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法学01(1)班 郭杭铵


近年来,各大学纷纷鼓励 大学生积极对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如我校的“运河杯”学生课题制作大赛,全国性的“挑战杯”学生课题制作大赛等等。而这类活动学生往往无力独自完成,故一般都采用主要负责人制,下有诸个合作者。于是出现了课题制作的主要负责人将自己作为作品的作者,而将其它合作者写为提供劳务或提供资料者。由于合作者一般为主要负责人的同学或者好友,再加上现今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这些合作者往往对自己的著作权被侵害也不予追究。
那倒底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著作权在共同创作中不受侵害呢?
一、我国的现行规定
在我国《关于贯彻执行若干意见(试行)》第一百三十四条中规定:二人以上 按照约定共同创作作品的,不论各人的创作成果在作品中被采用多少,应当认定该项作品为共同创作。
我国民法虽对共同创作进行了规定,但是由于规定的不够明确,很多人对此条规定的理解产生了偏差,这一点从实践中关于共同创作纠纷的案件占著作权纠纷的70%即可见一斑。可见对此法条的进一步理解十分必要。
二、如何理解“按照约定”
一般民事主体为非专业法律人士,无法期望其严格根据法律的要求进行约定,且民法也充分尊重民事活动当事人的意志,所以民事活动中当事人之间的 约定具有随意性、变动性、非要式性等特点。而且在民事活动过程中,民事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要求会常常发生变动,于是自然而然的双方的约定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约定”的这些特点更加鲜明地体现在口头约定之中。
正因为“约定”的一系列特点,在确定约定的时候就会产生许多问题。约定应该采用书面形式还是书面口头皆可?应该以第一次的约定为准还是以当事人最后的共同意思表示为准?若以后者为准,又应如何确认呢?
笔者认为,依据法理,在法律未明文规定应采用书面形式的情况下,就应对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均予以认可,但是,在书面形式的效力应高于口头形式的效力。又依据民法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志的原则,应当以当事人最后一次变更的约定为准,但之前的约定可为最后约定的补充依据和追求当事人真意的标准,因为在民事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欺诈等行为,当事人往往及其重视第一次约定的制定,而在后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方提出的约定变更要求中缺乏完全考虑。但若硬性要求以第一次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为标准则会束缚民事主体活动的开展,不利于保护民事主体的根本利益。至于对约定的确认应当要求当事人拿出书面形式证明或者充分的第三人证明。
三、什么是“共同创作”
本条中所谓的“应当认定该项作品为共同创作”,其意义在于赋予参与该作品共同创作的每个共同创作人对该作品完全的著作权,即为该作品的作者。
而在实践中,此类纠纷的难点就在于对共同创作和提供劳务的区分上。
共同创作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创作完成的作品,包括合成作品(其中有可以单独使用的部分)、结合作品(无单独使用部分)。若为结合作品,该作品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作品中的各个部分不具有独立的科学或艺术意义,著作权归所有参加创作的作者共同所有。而若为合成作品,该作品虽为一部完整的作品,但是该作品中的各个部分都有独立的科学或艺术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合著着既是该作品的著作权的主体,也分别是该作品的各个部分的著作权的主体。提供劳务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在作品完成过程中提供非创作性的活动,这种活动包括技术、事务性等活动,参与者不能共享著作权,只形成劳务的法律关系。
从而可见,区分共同创作和提供劳务的关键在于所提供的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实践中较难以区分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收集资料和整理素材。收集资料是非创作性的,所收集的资料不直接成为作品的素材。而整理素材则是带有创作性的可以直接为作品所用的工作。但应该注意的是,有的共同创作者在分工约定中将部分共同创作人的工作定位为“收集资料”,但是实际上其参与的是整理素材的工作,则应根据实际参与的活动确定其为共同创作者,而不能轻易的根据字面确定其无著作权。
2、 提供咨询意见和修改内容。这两者不仅是形式上的动口与动笔的区别,更是量与质的区别。实践中可根据修改的意见在整个作品中的比例、作用或对作品主题的变更情况进行考虑。有些意见虽被采纳得较多,但对该作品的内容、性质变化作用不大,仅仅是文字、表达方式等技巧性的内容发生变更,这不能视为共同创作;而有些对作品修改并不多,但使作品的主题深化或作品价值提升,如美术作品往往是仅仅动了寥寥几笔而效果大不一样,文字作品也有“点睛”之说,这种情况可考虑认定为创作行为。因此,我认为在刘国础诉叶毓山合作创作歌乐山烈士群雕作品一案中,法院认为在此次共同创作中一方的活动较微小,不应认定为共同创作者的判断是有失商榷的。
3、 修改作品内容与修改作品的错误。此两者非常常见且常被混淆。前者是对作品内容的修改,如修改观念、情节、作品主题思想和表现方式等。这是作者的创作,而后者是对作品业务性的修改,如对作品的语法错误进行更正,对文字进行润色,这是出版社编辑工作,不享有版权,但作者邀请非编辑人员为其进行修改,应视为事务性活动,根据活动量要求作者支付相应报酬。
应注意的是,对共同创作的认定应首先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只要双方意见一致,即使一方投入极少甚至没有投入,也可认定为共同创作。
四、对一个具体案例的分析
现以对一具体案例的分析,加深关于共同创作的著作权保护的运用。
甲在校期间创作出一篇论文,因选题新颖、材料翔实被老师选中参加校课题制作比赛,但考虑到其对该专业研究尚浅,又推荐乙加入,以完善该论文。
在课题申报表中,乙将自己写为主要负责人,甲为合作者,同时乙在之后积极开展了对甲前期论文的后期加工(并不脱离甲的原始主题),而甲在此过程中仅起到辅助作用。在课题研究完成后,乙认为该论文为其一人创作,甲仅能视为资料提供者。甲提出异议。
在此案例中,笔者认为在一般情况下,课题申报表就应视为“双方约定”的书面形式,说明双方有共同创作的一致意思表示。故甲乙间应视为有约定。同时,乙虽在后期制作中起到了主要作用,但其仍然是在甲的初期创作上的加工、深化,并没有新的主题,说明不能仅将甲作为资料提供者,即使认定甲为素材整理者也有失偏颇。据此,甲乙应共享该作品的著作权。若乙强行在作品署名中仅列自己名字,则构成对甲的著作权的侵犯。


摘要:
1、 中国律师同盟 http://www.lawyercn.com
2、 浦增平 《上海审判实践》 1989/3 《审理共同创作纠纷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关于贯彻执行若干意见(试行)》
4、法律顾问网 http://www.online.tj.cn/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