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吉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9 03:14:07  浏览:894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吉林省人民政府令
 (第47号)


  《吉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已经1996年5月29日省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 王云坤
                           
一九九六年六月七日


           吉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促进污染物排放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改善经营管理,防治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排污费包括超标准排污费和排污水费。


  第三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征收和使用排污费,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下列污染物排放者必须按照本办法按时、足额缴纳排污费:
  (一)向大气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二)向水体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三)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四)超标准释放噪声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五)产生固体废物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依法需要缴纳排污费的。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环境监理机构具体实施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工作。
  财政、物价、工商、公安、审计、城建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


  第六条 征收排污费应当遵循依法、科学、全面、足额的原则。


  第七条 对在征收排污费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排污申报与核定





  第八条 排放污染物实行申报登记制度。排污者应当按规定向相应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强度),并提交有关资料。
  重点排污单位每月申报一次;一般排污单位每季申报一次;个体工商户每年申报一次;建筑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15日前申报。
  污染物种类、数量和浓度(强度)发生变化,排污者应当随时申报。


  第九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的监测单位对排污者申报的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和浓度(强度)应当及时进行核定,其核定后的数据作为征收排污费的依据。
  对不易监测和计量的污染物,按物料衡算方法核定排污量。
  排污者未按规定和要求申报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直接核定排污量。


  第十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核定后的排污量以及国家和省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排污费征收标准核定排污费。排污费每月核定一次。


  第十一条 排放污染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以下方法计征排污费;
  (一)同一排污口超标准排放两种以上的污染物的,按收费额最高的一种计征。
  (二)超标准污水排污费和排污水费,按收费额最高的一种计征。
  (三)燃煤电站(大于65t/h)超标准排放烟尘的,按电站煤粉标准计征。
  (四)炉窑超标准排放烟尘的,按工业及采暖锅炉烟尘标准计征。
  (五)核定超标准环境噪声和工业及采暖锅炉烟尘排污费时,监测的噪声超标值和林格曼黑度值均四舍五入取整数。
  (六)无组织排放废气污染物,或者有组织排放但排气筒低于规定高度的,均按超标准排放污染物计征。
  (七)有组织排放沥青烟气的,每超标准排放10立方米按0.10元计征; 
无组织排放的,按每公斤原料0.05元计征;直接喷涂的,按每公斤原料0.06元计征。
  (八)试油、井喷或其他原因造成地面原油污染的,按污染面积每平方米1—5元计征。


  第十二条 排污者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后仍未达到排放标准的,从开征第三年起,每年提高征收标准5%。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原超标准排污费基础上加倍征收排污费:
  (一)1979年9月13日以后新建、扩建、改建和挖潜、革新、改造的工程项目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的,加收1—3倍超标准排污费。
  (二)有污染物处理设施而不投入运行或者擅自拆除污染物处理设施,造成污染物超标准排放的,加收3—5倍超标准排污费。
  (三)对污染物处理设施管理不善,致使污染物超标准准排放的,加收1—3倍超标准排污费。
  (四)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或者未在限期内搬迁、转产,致使污染物超标准排放的,加收2—3倍超标准排污费。
  (五)未按排污许可证规定超量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量均按超标准排放污染物核定,加收1—3倍超标准排污费。

第三章 排污费征收





  第十四条 排污费按月或按季征收。


  第十五条 排污费实行分级征收。中央部属、省属单位排污费,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征收;市(州)属单位排污费,由市(州)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征收;其他单位和个体工商排污费,由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征收。
  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征收排污费,委托征收时,委托单位应当会同同级财政单位签定委托书。
  排污费不得重复征收。


  第十六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核定后的排污费,应当向排污者下达缴纳排污费通知书。            
  排污者应当在接到缴纳排污费通知书之日起20日内,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缴纳排污费。逾期不缴纳的,每天增收1‰的滞纳金。  


  第十七条 排污者如对应缴纳的排污费有异议,可在接到缴纳排污费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排污者也可在接到缴纳排污费通知书后,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拒缴排污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复议、诉讼期间不影响排污费的征收。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的,可申请免、减或缓缴排污费:
  (一)遭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排污者,在恢复生产前可减免排污费。
  (二)长期无力支付职工工资的排污单位,可暂缓缴纳排污费。
  (三)大中小学校(不含校办工厂、职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敬老院等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暂不征收排污水费。


  第十九条 申请减免和暂缓缴纳排污费的审批权限,按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征收排污费稽查制度,对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进行稽查。

第四章 排污费使用





  第二十一条 征收的排污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监督管理,专款专用,年终结余转下年度使用。


  第二十二条 征收的排污费80%部分作为环境保护基金贷款,主要用于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和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治理。


  第二十三条 环境保护基金贷款实行有偿使用。凡具有偿还贷款本息能力的缴纳排污费单位,治理环境污染单位和其他单位,均可使用环境保护基金贷款。
  使用环境保护基金贷款的单位,应提出贷款申请,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下达贷款计划,并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与贷款单位签订贷款合同。


  第二十四条 贷款利率按照国家规定利率执行。对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贷款项目,经环境保护和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减免一定数额的贷款利息。


  第二十五条 征收的排污费20%部分及提高征收标准收费、加倍收费、滞纳金、补偿性罚款等资金,可用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测议器设备购置、业务活动助、环境监理人员业务补助、综合性治理措施和示范科研补助、也可用于环境监理工作需要的用房项目补助。


  第二十六条 各市(州)、县(市、区)从本级业务补助经费中提出收缴排污费总额的5%上缴省财政,由省按规定使用。


  第二十七条 排污费的使用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计划,统筹安排。


  第二十八条 排污费财务管理按国家征收超标准排污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排污者缴纳排污费并不免除其应承担的治理污染、赔偿损害和法律规定的其他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排污单位谎报或拒报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事项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并处以300元以上至3000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体工商户处以30元以上至3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排污单位不按规定缴纳排污费的,降追缴排污费及滞纳金外,处以1000元以上至1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体工商户处以100元以上至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排污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排污者也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书后,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排污者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擅自减免排污费,坐支、截留、挪用排污费以及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乱罚款、乱收费的,由其所在单位或其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的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
  (二)排污费,是指排污者排放污染物,造成对环境的损害和外部不经济性所承担的经济补偿。
  (三)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四)无组织排放,是指气体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弥散型无规划排放。
  (五)物料衡算,是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而进行的物料平衡的计算。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门前四包工作监督考核办法的通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门前四包工作监督考核办法的通知

哈政办综〔2010〕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门前四包工作监督考核办法》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二月九日





哈尔滨市门前四包工作监督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创建“三优”文明城市步伐,全面落实《哈尔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哈尔滨市实行门前四包责任制规定》,大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门前四包工作监督考核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标准、奖惩分明,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对各区政府、街道办事处、临街单位和个体业户关于门前四包工作进行的监督考核,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本办法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城管办)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考核内容

  第五条 门前四包工作考核主要包括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资金投入和管理效果4方面内容。

  (一)组织领导。门前四包工作的组织协调、综合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及领导责任制落实情况。
  (二)制度建设。建立门前四包工作日常管理、检查考核管理制度和长效管理机制等情况。
  (三)资金投入。建立门前四包工作专项管理资金情况和资金投入使用情况。
  (四)管理效果。门前四包工作签状率和达标率,门前容貌、卫生、绿化和亮化达标等情况。

  第三章 考核方式

  第六条 对门前四包责任制落实情况实行市、区、街三级考核。

  (一)市城管办和市园林、道桥、环卫、执法等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检查考核各区门前四包责任制组织实施情况;
  (二)各区城管办负责检查考核本区各街道办事处门前四包责任制日常管理情况;
  (三)各街道办事处负责检查监督本辖区内临街单位和个体业户门前四包签状达标情况。

  第七条 街道办事处(重点地区管理处)对辖区内门前四包责任的落实情况进行每天日常巡查,每周不定期抽查,按月进行评比排名。每季度将排名前10名和后5名的临街单位和个体业户名单上报区城管办。

  第八条 各区城管办组织区城管和园林等行业管理部门及城管行政执法局,对本区各街道办事处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每月考核一次,按季评比。同时,每季对各街道办事处上报的临街单位和个体业户名单进行核查排名,其中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和香坊区要将本区前20名和后5名名单,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和阿城区将本区前15名和后3名名单,分别上报市城管办。

  第九条 市城管办组织市园林、道桥、环卫、执法等行业管理部门对各区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情况每月不定期抽查,抽查结果纳入市城市管理目标考评成绩。

  第十条 市城管办会同市文明办、市监察局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各区门前四包工作进行抽查,抽查结果纳入市城市管理目标考评成绩。

  第十一条 新闻媒体曝光的门前四包问题和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受理的群众举报案件,经核实后,按相关规定扣分,并纳入市城市管理目标考评成绩。

  第十二条 市城管办根据《哈尔滨市城市管理目标考评办法》,按季考核、半年评比、年终总评。于年末会同市文明办等部门对各区进行排名,对上报的临街单位和个体业户进行核查评比,将考核结果在媒体上公示、组织评议,最终确定评比名次。

  第四章 奖惩办法

  第十三条 市、区城管部门将门前四包纳入市、区城市管理目标考核当中,定期考核打分,并对各区、各街道办事处门前四包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第十四条 市、区政府每年对成绩显著、排名靠前的城区和街道办事处分别给予表彰奖励。其中,市政府关于门前四包专项奖励资金从城市管理“以奖代投”资金中统筹安排;区政府要设立门前四包专项奖励资金。

  第十五条 根据年度排名,全市每年授予前30名临街单位和个体业户“门前四包优秀”标识牌,并予以奖励。对后10名的,悬挂“门前四包不合格”标识牌,并在媒体上进行曝光。

  第十六条 对门前四包责任制落实不力的区、街道办事处取消年度文明单位、先进单位的评比资格,取消责任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年度评优选先资格。

  第十七条 对未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的临街单位和个体业户,在信用评价、评优评先、授予相关荣誉称号等方面实行否决机制。月检查不符合要求的,由街道办事处责令责任人限期整改并通报批评。1年内累计3次不合格的,由区政府通报批评。拒不履行门前四包责任的,由市城管部门通报批评。

  第十八条 对门前四包不达标、且拒不整改的临街单位和个体业户,由城管行政执法部门依据有关法规、规章进行处罚;有关法规、规章未作规定的,依据《哈尔滨市实行门前四包责任制规定》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城管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0年3月11日起施行。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许昌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许政办[2006]122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许昌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市企业发展服务局、财政局制定的《许昌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十一月十三日    



许昌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市企业发展服务局 市财政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小巨人企业的若干意见》(许政〔2006〕44号),进一步加快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引导和协调小巨人企业进入大企业发展体系,使企业规模形成科学梯次结构,按照许政〔2006〕44号文件要求,建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为加强和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使用范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重点支持本年度被认定为小巨人企业的做大做强、技术创新和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

第二章 扶持重点和方向

第三条 列入我市小巨人企业的成长性项目,主要是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发展规划的扩大生产能力项目。项目建成后,能增加本地财政收入,或大量吸纳社会就业,成为地方产业支柱或完善产业链条的骨干企业。

第四条 技术创新项目,主要是指自主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工艺,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档次,研制开发新产品的项目。项目建成后,技术水平达到国内或全省先进水平,节能降耗,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能够引领本地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

第五条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项目,是指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培训服务、创业辅导等项目。

第三章 奖金的来源、扶持方式及额度

第六条 各级财政每年从企业上缴所得税新增部分中按5%提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该项资金作为企业发展资金的一部分专项列出,实行专款专用,滚动发展。

第七条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本着产权明晰、市级配套的原则,各县(市、区)级财政每年提取专项资金的30%纳入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此项资金用于支持市、县两级共同考察认定的项目支持。

第八条 专项资金采取借款、贴息和拨款的方式:企业以银行贷款为主投资项目,一般采取贷款贴息方式;企业以自有资金为主投资的项目,采取借款资助方式;为小巨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项目,采取拨款方式。

第九条 各县(市、区)专项资金借款项目,由各县(市、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市属企业由市属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集中的资金专项用于符合支持条件的县(市、区)项目的借款支持。

第十条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借款为主,用于贴息和无偿资助的额度分别不高于当年提取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的20%。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贴息利率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确定。贴息时限为一年,对于投产后年新增税收(地方分成部分)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贴息时限延长一年。借款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费率按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计算。集中资金的借款利息按比例分成。

第十二条 给予借款的企业或项目不再享受贴息。享受贴息的不再给予借款。

第四章 申报专项资金需具备的资格条件和提供的资料

第十三条 申请借款的企业必须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1.当年被认定为小巨人的企业;

2.近两个年度没有拖欠银行或财政借款利息,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60%;

3.列入当年竣工投产、具有发展前景的工业技改(新建、扩建)、新产品开发、新材料应用等技术推广项目,为产业集群提供共性技术支持、研发及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带动力较强的项目。

第十四条 申请借款的企业需提供下列资料:

1.企业申请;

2.企业法人执照副本;

3.企业税务登记证副本;

  4.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包括经营范围、主要产品、生产技术、职工人数等;

5.经会计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上年度财务报表;

6.纳税证明;

7.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8.环保部门意见;

9.其它需提供的资料(如质量认证、名优产品、高新技术企业等证件复印件)。

第十五条 申请贴息的企业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符合第十三条,并已经获得金融部门贷款。

第十六条 申请贴息方式支持的企业需提供的资料:申请贴息方式支持的企业,除提供第十四条所要求的资料外,还需提供项目贷款合同及已投入资金的有效凭证。

第十七条 申请公共服务项目的单位必须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1.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2.具有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业务功能。

第十八条 申请公共服务资助的单位需提供下列资料:

1.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2.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情况,包括上年、本年服务范围、主要内容等;

3.公共服务活动的组织方案(计划)及预算报告。

第五章 职责分工和申报、审批程序

第十九条 市企业发展服务局根据专项资金使用方向和重点,组织各县(市、区)企业发展服务局进行申报。

各县(市、区)企业发展服务局会同当地财政局按照本《办法》要求,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单位)申报项目。

市企业发展服务局会同市财政局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审查、评审,报市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条 市企业发展服务局每年对公共服务项目的计划及预算提出总体报告,报市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批准后按计划实施。

第二十一条 市财政局及各县(市、区)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办理专项资金拨付手续。

第六章 资金使用与监督

第二十二条 建立项目报告制度。各项目单位要在每年1月底前向本地企业发展服务局和财政局报告本企业上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经地方企业发展服务局和财政局汇总后上报市企业发展服务局和市财政局。

第二十三条 坚持信息公开。每年度的项目支持方向和范围,申请项目的要求,都将通过“中国中小企业许昌网”公布。

第二十四条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按国家有关规定对项目单位和行政人员给予行政、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留各县(市、区)的专项资金,由县(市、区)参照本办法使用。并于年度末向市企业发展服务局和市财政局写

出上年度使用情况报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企业发展服务局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