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0:49:41  浏览:918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不含西藏)财政厅(局):

  经国务院批准,我部于2006年6月21日与世界银行签署了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的《贷款协定》和《赠款协定》。贷款和赠款总额为3000万美元等值。为了切实有效地实施项目、顺利达成项目目标,我部制定了《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若有问题,请及时与我部(国际司技术援助处)联系。联系电话:010—68553167 010—68553168


  附件: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二○○六年九月二十二日


附件:


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
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下的贷款、赠款的管理工作,提高贷、赠款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依据《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38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根据财政部于2006年6月21日同世界银行签订的《贷款协定》及《赠款协定》而实施的中国经济改革实施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下的所有子项目。
第二章 项目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三条 财政部是本项目的执行机构。
财政部通过其国际司以及设在该司的项目管理办公室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关于本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具体规定;
(二)对子项目从立项到实施以至完工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三)监督和指导中央子项目执行单位和相关省级财政部门的项目管理工作;
(四)就本项目的实施管理统筹开展对外联络工作;
(五)执行本项目需要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 子项目执行单位是指负责执行子项目的各级政府部门和机构。中央子项目执行单位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照项目建议书及有关协议规定,根据财政部批准的采购计划,按活动类别和支付方案编制子项目季度用款预算表(见附2—7);
(二)编报本单位子项目提款报账申请书(附2—2)、费用报表(附2—5、2—6)、摘要表(附2—4)和资金类别控制表(附2—8),配合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的财务核算工作,提供项目配套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
(三)及时确认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下达的债务金额,并根据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的要求,做好对账工作;
(四)依据本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及与财政部签订的协议,使用项目贷(赠)款资金并承担世界银行贷款债务,按期足额还本付息;
(五)配合财政部和世界银行对子项目的考察、评估、执行检查、监督以及总结评价等各项工作;
(六)执行本项目需要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 省级财政部门是本地区子项目的归口管理机构,统一负责本地区子项目贷款、赠款的全过程管理。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参照其与财政部签订的转贷协议或转赠协议,同作为子项目执行单位的本级非财政部门或者下级政府签订《子项目实施协议》;
(二)按照本地区子项目的建议书及有关协议规定,根据财政部批准的采购计划,按活动类别和支付方案组织编制子项目季度用款预算表(附2—7),报送财政部;
(三)组织编报本地区子项目执行单位的提款报账申请书(附2—2)、费用报表(附2—5、2—6)、摘要表(附2—4)和资金类别控制表(附2—8),配合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的财务核算工作,提供项目配套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
(四)及时确认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下达的债务金额,并根据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的要求,做好对账工作;
(五)依据本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及与财政部签订的协议,使用项目贷(赠)款资金并承担世界银行贷款债务,按期足额还本付息。
(六)配合财政部和世界银行对子项目的考察、评估、执行检查、监督以及总结评价等各项工作;
(七)执行本项目需要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 子项目执行单位应当成立子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子项目的日常实施管理。
子项目管理办公室应当配备合格的采购人员和具备英文工作能力的财务人员。
子项目执行单位应当将子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人员名单、职责分工、联系方式及工作程序报财政部备案。
第七条 子项目管理办公室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根据子项目建议书审查、汇总和编制子项目的年度执行计划、中期调整计划和子项目进度报告;
(二)负责子项目的计划执行;
(三)接受财政部和世界银行对子项目的考察、评估、执行检查、监督以及总结评价等各项工作;
(四)建立、管理及保存与子项目有关的所有业务档案,包括但并不限于财务档案、采购文件等;
(五)保持与子项目成果确认人的日常沟通,组织和参加子项目的成果鉴定和验收工作。
第八条 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受财政部委托管理本项目的专用账户及账务,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提款报账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的提款报账申请办理支付手续;
(二)根据各中央子项目执行单位和相关省级财政部门报送的季度提款预算表,向世界银行报送项目季度用款计划;
(三)根据贷款协议、转贷协议以及各子项目执行单位的提款情况,及时核实债务状况;
(四)配合财政部国际司组织实施相关的项目培训、项目检查等工作。
第三章 项目资金的分类
第九条 本项目的资金包括中央预算统还资金、自还资金和赠款资金,分别提供给不同的子项目执行单位。
根据前款规定的资金类别,子项目分为:全部使用中央预算统还资金的子项目(A类)、全部使用赠款资金的子项目(B类)、一半使用赠款资金、一半使用自还资金的子项目(C类)、全部使用自还资金的子项目(D类)。
各子项目执行单位在申请子项目时应当明确所申请的子项目类别。
第十条 中央预算统还资金是指向与中央财政有直接预算关系并且没有还款能力的中央部门或者机构提供的,由中央财政承担债务并负责统一归还的贷款资金。
中央预算统还资金的使用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管理。
第十一条 自还资金是指向地方财政部门和具有偿还能力的中央部门或者机构提供的,由子项目执行单位或者子项目执行单位的同级或上级地方政府部门承担债务并负责归还的贷款资金。
第十二条 赠款资金是指向地方政府提供的,不需要子项目执行单位偿还的英国国际发展部赠款。
第十三条 子项目执行单位应当承诺提供不低于申请资金金额三分之一的配套资金。部分配套资金可以采用实物或者劳务方式折抵。配套资金主要用于下列方面的开支:
(一)子项目建议书的准备、编制及翻译费用;
(二)子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运营费用;
(三)为保证子项目实施所必须的办公、交通、资料等费用;
(四)子项目执行单位缴纳的管理费;
(五)其他为保证子项目顺利实施所需开支的费用。
第四章 申请子项目的条件
第十四条 拟申请的子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子项目的实施能够通过加强各级政府部门和机构的能力建设促进中央政府确定的改革发展战略的实施,其目标应符合“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
(二)子项目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反映本行业、本部门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
(三)本部门、本地方的现有资源不足以解决子项目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四)B类、C类子项目除满足以上条件外,其项目目标还应当有利于实现减贫或者促进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第十五条 申请单位应当根据以下要求对子项目的每项活动提出明确和可测度的最终产出及成果指标:
(一)课题研究类的项目应当能够形成针对实际问题的可操作的政策思路与最终研究报告,向有关机关正式报送并得到政策制定部门积极的反馈意见;
(二)方案研究类的项目应当能够形成可供直接纳入操作性文件的政策措施,并以法规文件的形式正式出台;
(三)能力加强类项目与人员培训类项目应当制订对受训人员的收获进行评估的指标和方法。
第十六条 申请单位不得就纯粹的学术研究、没有明确政策目标及受益对象的研究以及纯粹的人员培训提出子项目申请。
第五章 子项目的立项程序
第十七条 符合申请条件的项目申请单位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要求编制中、英文版子项目概念书(文件格式见附1),并在财政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项目概念书。
对未按要求编制子项目概念书的申请,财政部不予受理。
第十八条 拟申请子项目的中央单位应当直接向财政部提交子项目概念书;拟申请子项目的地方应当通过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向财政部提交子项目概念书。
第十九条 财政部在收到子项目概念书后,应当组织专家对子项目概念书进行初审,并将审查合格的子项目概念书提交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部征求意见。
第二十条 财政部应当将世界银行及英国国际发展部对子项目概念书的意见通知子项目申请单位,并视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和指导子项目申请单位编制中、英文版本子项目建议书。
项目申请单位编制的子项目建议书应当附有预算表(附1—5)与采购计划表(附1—6)。
经财政部同意,子项目申请单位可以要求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部就子项目建议书提出完善意见。子项目申请单位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子项目建议书的内容。
第二十一条 中央单位应当通过其预算编制部门向财政部正式申报子项目建议书。地方的子项目建议书应当通过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向财政部正式申报。
财政部应当将子项目建议书提交世界银行。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应当对世界银行签发不反对意见信的子项目,按以下规定同子项目执行单位或子项目执行单位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签订协议:
(一)与使用中央预算统还资金的子项目执行单位签订《子项目执行协议》。
(二)与使用自还资金的中央子项目执行单位签订《子项目转贷协议》;地方子项目执行单位使用自还资金的,由财政部与其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签订《子项目转贷协议》。
(三)地方子项目执行单位使用赠款资金的,由财政部与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签订《转赠协议》。
对于100万美元以上(含100万美元)的自还资金子项目,财政部应当以等同于世界银行的原贷款条件转贷给中央子项目执行单位或地方子项目执行单位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低于100万美元的子项目,财政部可以在《子项目转贷协议》中缩短转贷期限。
第六章 项目实施
第二十三条 子项目执行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项目法律文件的规定,组织实施子项目。
第二十四条 在子项目实施过程中,子项目执行单位需要对资金类别、支付比例、提款签字人、重要项目活动等实施协议与转贷协议等文件的内容进行调整的,应当直接或通过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与财政部和世界银行共同磋商,由财政部向世界银行提出协议修改要求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五条 子项目执行单位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子项目的,应当在项目原实施期结束前六个月直接或通过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与财政部和世界银行共同磋商,由财政部向世界银行提出项目延期要求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六条 除财政部另有规定外,子项目执行单位应当每半年向财政部及世界银行报送上半年(年度)进度报告及下半年实施计划。
子项目执行单位应当每半年调整一次采购计划,报财政部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七条 子项目执行单位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对子项目实行成果确认人负责制:
(一)在子项目建议书中明确成果确认人,由成果确认人负责对子项目的每一项成果的质量进行检查验收,确保项目的执行质量和项目预定目标的实现。
(二)由成果确认人对咨询专家任务大纲、咨询专家评选结果、中期报告评审、最终报告评审、研讨会成果综述、出国培训考察报告签字确认后办理提款手续。
第二十八条 子项目执行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和本项目财务会计管理规定,对子项目进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子项目财务会计制度。
第二十九条 子项目执行单位应当合理使用子项目资金。子项目资金应当用于以下用途:
(一)聘用咨询专家的费用(包括其差旅费);
(二)培训、考察、研讨会、资料、翻译等费用;
(三)与项目密切相关的少量设备购置。
经立项确定的上述资金类别未经财政部和世界银行批准不得自行随意变动。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虚报、冒领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子项目资金,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滞留、截留、挪用子项目资金,或者擅自改变子项目资金的用途。
第三十一条 贷(赠)款资金的拨付实行报账制,财政部另有规定的除外。
子项目执行单位要严格自查,保证提款报账切实控制在项目合理开支范围内。
第三十二条 各子项目执行单位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向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提款报账:
(一)子项目执行单位应当直接或通过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在签订子项目(赠款)执行协议或者子项目转贷协议后,以书面文件形式将子项目成果确认人签字真迹、提款签字人签字真迹和单位公章印鉴一式三份报送财政部。
(二)子项目执行单位应当在报账前直接或通过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将子项目(赠款)执行协议或者子项目转贷协议、经批准后的项目建议书和季度用款预算表(附2—7)报送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
(三)申请提款报账的子项目执行单位应当根据项目类型提交文件、表格及原始单据(具体要求见附2)。提款报账申请书和费用表格等文件需由提款签字人签字。
第三十三条 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应当对子项目执行单位的提款报账申请进行审查。提款报账申请符合要求的,投资评审中心应当在收到材料并在世界银行资金到达账户后5个工作日内拨付本项目贷(赠)款资金并向子项目执行单位下达资金类别控制表。
提款报账申请不符合要求的,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应当退回申请并向子项目执行单位作出说明。
第三十四条 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应当妥善保管提款报账的原始单据凭证。
子项目执行单位应当保留原始单据凭证的复印件。
第三十五条 子项目执行单位出国(含出境,下同)考察或者培训的,应当在项目执行的上一个年度的11月30日之前,向财政部报送年度出国考察(培训)计划。中央部门子项目执行单位直接向财政部报送,地方子项目执行单位通过省级财政部门报送。
考察(培训)计划应当附有考察(培训)大纲、日程及预算表。
子项目执行单位需要对考察(培训)计划的出访国家、出访人数、出访时间等事项进行调整的,应当重新向财政部提出申请,并说明变更理由。财政部重新批复后方可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项目下的出国考察、培训的费用开支标准,按《临时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财行[2001]73号)、《关于调整短期出国(境)培训生活费开支标准和部分国家培训费币种的通知》(外专发[2002]95号)、《关于调整中长期出国(境)培训人员费用开支标准的通知》(外专发[2002]96号)和《关于调整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奖学金资助标准的通知》(教财[2002]21号)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执行本项目的出国考察(培训)团组应当在回国后一个月内,按要求报送考察(培训)报告。
第三十八条 子项目中研讨会的费用支出,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在子项目建议书确定的金额内据实开支;超过开支标准或者总额超过2万美元的预算应当报经财政部批准。
第三十九条 子项目执行单位应当将子项目形成的研究成果及相关资料通过政府网站、公开出版等途径向媒体和公众公开,但涉及国家机密与商业机密的研究成果与相关资料除外。
公开的研究成果与相关资料应当注明属于“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成果。
第四十条 使用赠款资金和中央预算统还资金的子项目在实施期间形成的资产为国有资产。
财政部等有关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有关项目法律文件明确上述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方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四十一条 子项目执行单位应当在子项目活动结束后1个月内向世界银行及财政部报送项目完工报告。
第七章 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子项目执行单位及相关省级财政部门应当就严重违反有关项目文件和国家财务管理规定的重大问题及时向财政部报告并进行整改。
第四十三条 财政部应当对项目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财政部应当责令子项目执行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在规定时间内加以解决和纠正。财政部将视整改情况作出恢复、暂停或者终止子项目执行的决定。
第四十四条 财政部门、子项目执行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应当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38号)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项目下的采购活动应当遵循本办法、世界银行相关采购规则及有关项目文件的规定。具体采购管理规则由财政部根据本办法另行制订。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附:1.子项目建议书编制相关材料与表格
2.提款报账相关材料、表格
3.出国考察培训相关材料
4.完工报告样本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论国家赔偿的确认
邵 建 孙 山

  在法制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它的实施无论是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上,还是对国家公权力不得滥用的制约上均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也应看到,国家赔偿法在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难以排遣的法律问题,其势态令人忧虑。有的是对贯彻宪法、国家赔偿法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明确;也有的是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在作遂;还有的确实是因法律自身不完备所致。总之,赔偿请求人欲获赔偿是件极为不易之事。其核心问题,往往出现在确认这一关键环节上。众所周知,确认是进入实体赔偿的“入门证”,未获此“证”就不能实现赔偿。对此,我国国家赔偿法第20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对依法确认有本法第15条、第16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赔偿”。这无疑证明了,确认行为违法是请求国家赔偿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请求权人获得国家赔偿的必经程序。由于思想利益等方面原因,法律赋予作出确认权的相关部门间确实存在相互推诿、搪塞,甚至拖着不办的现象,致使当事人因确认不能而无法进入赔偿程序。从而,使国家赔偿法立法价值在实践中大打折扣,进而损害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思想原则。鉴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切实解决确认在国家赔偿法中这一棘手的法律问题,特别是对少数讳疾忌医,掩饰错误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寻求建立合理的制约机制。
一、不良确认及其法律冲突
  确认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具有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情形,要求对其违法行为予以受承的一种法律制度。
  国家赔偿法关于确认程序的法律规定十分简单、含糊,致使在实务操作中赔偿义务机关避重就轻,围绕着部门利益确认的不良现象应运而生。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法律机制合理性的思考。
  (一)不良确认形态
  按照现行法律规定,确认就是要求国家机关承认自己的错误,而错误则是极不光彩的事,纠正起来需要力量和勇气。然而,因对部门荣誉和利益的考虑,错误的承认成了件难事。于是,某些机关出现了推诿、搪塞、庇护,甚者明知错误而拒不承认的现象,严重地损害了法律尊严和国家机关形象。主要表现为:
  1?不予立案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立案是受理确认的前提条件,请求从申请赔偿义务机关确认,而赔偿义务机关常常以各种理由拒绝立案,使确认人为搁浅。特别是处于侦查、监管期间,对被拘禁人施以刑讯逼供或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身体伤害时,侵权机关为销匿证据,故意拖延、压制不予立案。
  2?不予审理
  审理的目的在于确认,一旦确认行为违法,侵权机关就要赔偿,利害关系不言自明,为此,赔偿义务机关对不得不立案的案件,采取不予审理的消极态度,使之无休止地拖下去。鉴于现有确认体制,如果说对赔偿请求,义务机关逾期不予赔偿,尚可向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的话,那么有关逾期不予确认,对赔偿请求人而言,则成了“不治之症”。当事人哭诉无门。
  3?不予承认
  申请确认启用的是内部监督机制,它完全依靠侵权机关自律行为实现公正。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赔偿义务机关对于非审理不可的案件,有时表现为积极采取对抗的方式确认其行为不违法,使本来应当纠正的违法行为划上一个合法的句号。当事人虽不服向上一级机关申诉,由于上下级监督系体属内部循环,加之特定的隶属关系,往往得不确认则不确认,最终不告了之。
  (二)法律冲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司法实务检验,国家赔偿法有关确认问题存在着某些技术缺陷,其中表现为:
  1?从监督机制上看
  作为一个科学、完整的法律机制,应由两方面内容构成,即内部监督机制(自律行为)和外部监督机制(他律行为)。而国家赔偿法只规定了赔偿请求人向侵权行为机关请求确认的内部监督机制,这在立法技术上是一大欠缺。使本来双项监督机制单一化,最终形成自己监督自己的单一局面。这无异说明,在悔过认错上要靠赔偿义务机关的觉悟和良知行事,将严肃的法律问题纳入感情化的认知范畴。有悖于法律监督的强制性原则。也就是,当行为被确认错误时,法律不能期望单一的自我纠正,即完全依赖于系统内部申诉解决。如不能解决,还应设立外部制约机制,由此看来,国家赔偿现有监督机制的规定是不尽合理的。
  2?从回避原则上看
  回避法律制度设立的意义在于,使部门和个人不得参与处理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事务,以确保行政、司法的公正性。然而,国家赔偿法却把本应回避的确认交给了具有利害关系的赔偿义务机关,这不能不说是个错误。且在诉讼学上把赔偿义务机关置于自己审理自己的相对当事人地位,同一案件,同一部门,迥然有别的双重身份势必导致理论上的混乱。
  3?从公正原则上看
  公正原则是法制的核心,法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追求和实现公正,致利益平衡。不能想象失去公正的执法和司法会给社会带来积极意义,表现在国家赔偿法的确认上,赔偿请求人申请确认,实际上是将赔偿义务机关推向了被告的地位。相形之下,确立了自己否定自己的确认制度,事实上,立法把确认权交给了原作出具体职权的部门,使之在其行为最初就已埋下了不公正的隐患。使赔偿请求人在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向原处理机关讨回公道,这是当事人所不情愿的。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当事人请求权的行使,此举必然姑息、掩盖某些违法行为,使之成为责任的避风港,不利于我国的法制建设。
  4?从诉讼效益的原则上看
  效益原则要求人们无论作任何事情都应合理地设定产出与收入的比例关系,以花费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去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益。表现在国家赔偿法的确认上,固然如此。国家赔偿的确认制度,应汲取诉讼效益原则的合理因素,剪辑繁琐的申诉程序。
二、确认构想
  我国国家赔偿法是一部实体与程序合一的法律规范。条文的大部分是对赔偿实体的规定,对赔偿程序的规定次之,其中涉及确认的也只有该法第20条的规定。合理地构架和设计确认这一赔偿前置程序,则成了众矢之的。云云主张之中,笔者倾向于对确认进行立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保证国家机关各司其职、避免政出多门,各行其事。
  (一)确认机关的设定
  即指承担确认职权行为违法的主体。鉴于现行法律规定,设定确认机关时,应引进回避机制,改变现有确认体系。即赔偿义务机关因其侵权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不宜作为确认机关。其确认权应赋予其上一级机关。
  (二)实行一次确认制
  即指确认机关只对赔偿请求人首次请求赔偿义务机关行为违法进行确认。对确认不服不再硬性规定必须申诉,可通过诉讼解决。这是基于诉讼效益原则的考虑。
  (三)实行司法确认
  即指赔偿请求人对国家机关不予确认或确认不服的,在一定期间内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对此适用特别程序的规定,实行一审终审制。
  确认机关为人民法院时,赔偿请求人不服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确认。此动意借鉴了监督机制并参循了公正原则。
  (四)司法确认的主管
  即指人民法院哪一个部门行使确认职权。对此问题颇有争议,有人提意由赔委会代行。我们认为该想法不妥,这是因为赔委会既是赔偿受理机关又是确认机关,容易造成权力扩张。故确认事宜应由人民法院告诉申诉庭统一受理。但以法定程序申请复议的情形除外。这是基于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和处理结果的一致性考虑的。
  (五)确认的分类
  基于快捷性考虑,建议在对确认进行立法时,应根据实现确认的不同途径进行有效分类,以便当事人尽快进入赔偿程序。
  1?自我确认
  是指赔偿义务机关对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行为,认为该行为违法,主动予以纠正的,该决定视为已经依法确认。
  2?诉讼确认
  是指赔偿义务机关通过诉讼方式证明赔偿义务机关行为违法的情形。1通过的行政诉讼获取了人民法院撤销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有效判决;2在民事诉讼中通过复议撤销强制措施的决定;3通过刑事诉讼宣告无罪的判决;4侦查、检察阶段作出的有关证明无罪的决定等。
  3?再审确认
  是指赔偿请求人通过审判监督程序,最终获取判定赔偿义务机关行为违法的有效法律文书。该法律文书具有确认的法律效力。
  4?非诉讼确认
  是指因某种原因赔偿请求人没能或无法通过诉讼实现确认,且赔偿义务机关也未依职权对其违法行为进行主动纠正的情形。该部分是国家赔偿法狭义确认的内容,应下大力气,从内涵和外延上进行规范,其重点通常表现为当事人被拘禁或监禁失去了人身自由的情况下发生的职权损害行为,如刑讯逼供等。
  (六)确认的提起
  是指谁有权请求确认。我们认为,除本人外,其近亲属、委托代理人均有权向特定机关申请确认,确认机关不得拒绝。该类规定对被拘禁、监禁的人及时主张权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总之,我们期望立法机关在制定国家赔偿确认法时,科学构架,综合评定,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技术,力求公正、合理。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上海市建设项目审批中用地规模控制管理试行办法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项目审批中用地规模控制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沪府发〔2004〕2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建设项目审批中用地规模控制管理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四年七月九日

上海市建设项目审批中用地规模控制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中的用地规模控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国务院有关固定资产投资审批的规定,以及《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范围内以下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中的用地规模控制,适用本办法:
  (一)新建、迁建单位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原址扩建需要使用本单位以外土地的;
  (三)需要改变本单位土地使用性质的。
  通过招标、拍卖方式进行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商业、旅游、娱乐、金融、服务业、商品房等项目,按照《上海市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拍卖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实施用地规模控制。
  第三条市投资主管部门或经市政府授权审批的部门和单位、土地、规划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分别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审批、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中,加强用地规模控制与核定。
  第四条项目单位应当在项目建议书中,提出项目用地规划的依据及说明。
  投资主管部门在项目建议书批复中,应当提出项目建设地点以及用地规模控制的原则性意见;具体的项目用地规模,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环节确定。
  第五条项目单位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应当向规划主管部门申请项目选址意见,由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已批准的详细规划出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设用地位置;
  (二)规划用地性质;
  (三)建设用地面积的初步意见;
  (四)其它依法需要明确的事项。
  第六条项目单位在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后,应当向土地主管部门申请土地预审,由土地主管部门出具《建设项目土地预审报告》。
  《建设项目土地预审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否符合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按照国家有关项目用地的定额标准,初步确定用地面积;
  (三)是否取得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四)占用耕地的,补充措施是否落实;
  (五)取得土地的方式;
  (六)其它依照政策规定需要明确的事项。
  第七条项目单位应当将《建设项目选址报告》、《建设项目土地预审报告》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报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投资主管部门在审批时,应当对建设项目用地规模进行复核。
  对于项目建议书审批中明确分期实施的建设项目,应分期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土地预审报告》,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手续。
  第八条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区县和单位,应当将项目用地规模控制纳入立项审批程序。
  第九条本市各级投资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土地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用地规模控制的各项工作。
  由市投资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土地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各区县和相关部门、单位执行本办法的情况,对超越权限、化整为零进行项目用地规模核定或者没有进行用地规模核定的项目,应当责令有关单位改正或者撤销立项文件,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十条市投资、规划、土地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分别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一条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房地资源局按照各自职责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2004年7月9日起施行。


二○○四年七月九日